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周易古经跋(三 淳祐九年正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
予既本邵子定著《周易古经》上下篇与《十翼》如前,而谓昉乱圣经者,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
或靳之曰:「嘻,其甚矣!
《易》非王、韩,何以传至今?
子独不见先正尝黜与注疏异说者乎」?
予曰:不然。
《易》更三圣,虽暴秦焚书,《易》以卜筮获免,此殆天未丧斯文也。
按《西汉儒林传》,费直始以彖、象、《系辞》、《文言》十篇解说上下经,岂曾错杂二篇与《十翼》哉。
东汉马、郑首乱圣经,王、韩尤而效之,故范宁著论,谓「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其原起于王弼、何晏,其罪深于桀纣
桀纣之罪祸一世,王、何之罪迷历代」。
予尝考王、何与韩三人之本末,盖王、何同仕正始,而以曹爽兄弟为主。
尚老、庄,世讥其叙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妙赜无间,然坐曹爽党而摈。
晏则自以为与夏侯太初、司马子元得《易》之神深者,亦坐曹爽而族。
康伯,虽孔氏颖达言其亲授学于王弼,然诋《序卦》非《易》之缊,已无忌惮,而史载其与袁宏辩谦亦卑,而无甚高论。
本朝接南北五代道丧文弊之后,一时名卿,姑以注疏不可倍,而矫士习之轻浮,遂使世之父祖诏子孙,师诏其弟子,锢成风俗,牢不可破。
不知《易》经数圣人手,而《论语》乃亲传孔门格言,岂彼晏等仕操、懿者,可污篇端而擅古注、集解之笔哉。
孔子大圣人,迁、固以为晚而喜《易》,读之韦编三绝
紫阳翁以《史记世家》订之,谓孔子反鲁,实哀公十六年丁巳,时年六十八。
然定《书》、删《诗》、正《乐》、序《易》、彖、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年,卒以学《易》」等语。
然则紫阳翁盖信迁、固「晚而喜《易》」,而不信何晏《论语集解》「五十以学《易》」云耳。
虽弱冠而废死,康伯踰四十,惑于日者而病死,乃敢干乱文王、周公之经,而轻訾孔子《十翼》,揆以《春秋》斧钺,诛绝不贷。
而三圣遗经,奚待若人而传?
千百年间,仅有范宁声其罪而讨之。
子以予言为过,岂是非好恶果异乎我心之所同然哉。
因答或人,而志其说于此。
岁己酉正月与权谨三书之。
癸丑元日柬藏公兼报石范二君消息 清 · 李锴
五言排律 押真韵
水石常流峙,观空趣日新。
年谁司去住,节谩别冬春。
寓道宁离相,依方早绝因。
丘林齐众妙,天地适斯人。
独立浮香海,群生触幻尘。
范丹愁束缚,石德易艰辛。
风隼收双翮,云鸾孑一身。
熟图归小隐,百计度清贫。
更切卑栖在,深惭困踬频。
泥涂长紊紊,牛马共甡甡。
袁虎仍舟子,王尼实隶臣。
知非衰齿近,寡过昔贤纯。
晚节敦初服,秋山立紫旻。
乱行缘自饰,息景转多嗔。
桃梗漂无极,衣珠照有神。
何当回般若,同与慧灯邻。
赠扇与王南渠南渠梦余赠之扇以告余因奉一柄实其事并副以诗)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午夜青冥风露寒,袁宏何处见东山
偶从赤壁矶前路,拾得瑶台月半弯。
一笑恍疑蕉下鹿,三生今识树中环。
西风箧笥凄凉日,又是人间梦大还。
欧阳叔向寺丞韵酬刘渐父 宋 · 王庭圭
渤海赫赫东南豪,俯挹前辈倾时髦。
有如青天白日出,平地放著昆崙高。
都下官寮车可载,声称寂不闻中外。
二陆初来浪得名,谬以莼羹誇捷对。
文章直要窥孔颜,不可睥睨马与班。
君门九重耀晶戟,远臣胡得来其间。
清新不见庾开府,寂寞诗坛将无主。
纵使扬雄识字奇,刘歆泣叹空自苦。
也知未遇何足悲,时来忽睹青云低。
凤凰孤鸣得天律,百鸟束喙(原作啄,据四库本改)不敢啼。
先生能作凤凰语,议论远过袁虎子。
岂惟一日动朝廷,留作诗人后来史。
汪洋尤喜陈时议,一夜称嗟岂徒谓。
九衢传写已喧阗,气压五侯骄七贵。
螺江地古人物好,迄今故老犹能道。
醉翁没后颇荒凉,秀气盘旋此环抱。
天恐斯文久遂终,英灵挺出嗣家风。
身虽富贵异流俗,两眼观书耳亦聪。
应曾夜半参黄石,神几暗得无踪迹。
我本闲愁寡才力,闭吻逢君那喘息。
李陵 其一 西汉 · 苏武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曩以人乏,奉使方外,至使遐夷作逆,封豕造悖,豺狼出爪,摧辱王命,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于胡塞之地,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
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虽诱仆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以滑其虑也。
迫以白刃在颈,铁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
何则?
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殁命,幸赖圣明,远垂拯赎,得使入汤之禽,复假羽毛,刖断之足,复蒙连续。
每念足下,才为世英(《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注,又丘迟《与陈伯之书》注、袁宏三国名臣赞》注并作「世生」。)
器为时出。
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
况于家室孤灭,弃在绝域,衣则异制,食味不均,弃捐功名,虽尚视息,与亡无异。
向使君服节死难,书功竹帛,传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不亦休哉!
嗟乎李卿,事已去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将复何言?
所贶重遗,义当顺承,本为一体,今为异俗。
余归汉室,子留彼国。
臣无境外之交,故不当受,乖离邈矣。
相见末期,国别俗殊,死生隔绝,岱马越鸟,能不依依。
谨奉答报,并还所赠(《艺文类聚》三十)
赵雷文仪部(时榷税扬州。) 其二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一
自惭蓬鬓日东西,又值邗关花满枝。
糊口尘泥应到老,置身佣保久相宜。
舟航接尾潮生夜,歌吹无声月白时。
袁虎开襟聊咏史,清音却被谢公知。
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 唐 · 高湘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引用典故:仁风
谢安春渚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歌黛惨时方酩酊,不知公子重飞觥。
马植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存之不以予古拙。不责予以今人之态。
能遗其铅黄外饰。直索子心于古人之心。
在今之行古者然。虽无以应君子。
存之不友子以面。予何人。
敢不以心友于存之邪。且古人相知在此。
今愚忌存之固有未予知者。矧与相面者。
其能异于行路之人哉。固无也。
有恨偫居时。口未能言及此。
还罢又不相处。虽素尚蓄积。
竟未得露一毫于方寸之地。每一相见。
何尝不嗛嗛于内。若饮者实满于腹。
思一吐而未果者。存之谓予是言似乎哉。
以为似。则予不得不吐于存之矣。
先此二十年。予方去儿童心。
将事四方志。若学山者以一篑不止。
望嵚崟于上。誓不以邱陵其心而尽乎中道也。
志且未决。适遭天谴。
重罹凶咎。日月之下。
独有形影。存之以予此时宜如何心哉。
苟将尽馀息以鸿同大化。或有论予者。
相晓以古道。且曰。
若身未立于时。若名未扬于人。
若且死。独不畏圣人之经戒。
俾立身扬名之意邪。蹶然而恐。
震骇且久。曰。
微夫子。吾几得罪于圣人矣。
噫。圣人之言天戒也。
天戒何可违乎。历数岁。
自洙泗渡于淮。达于江。
洞庭三苗。踰郴而南。
涉浈江。浮沧溟。
罗浮。始得师于寿春杨生
杨生以传书为道者也。始则三代圣王死。
而其道尽留于春秋。春秋之道。
某以不下床而求之。求之必谋吾所传不失其指。
每问一卷。讲一经。
说一传。疑周公孔子邱明公羊高谷梁赤
若回环在座。以假生之口以达其心也。
迩来数年。精力刻竭。
希金口木舌。将以卒其业。
虽未能无愧于古人。然于圣人之道。
非不孜孜也。既而曰。
以是为驾说之儒。曷若为行道之儒邪。
贮之于心有经实。施之于事有古道。
犹不愈于堆案满架。矻矻于笔砚间邪。
徒念既往者未及孔门之宫墙。自谓与回牛相上下。
传经意者。家家自以为商偃。
执史笔者。人人自以为迁固。
此愚所以愤悱。思欲以圣人之为市南宜僚
以解其纷。以衡石轻重。
俾将来者知圣代有谯周焉。此某所以蓄其心者。
元和初。方下罗浮
梅岭。泛赣江
彭蠡。又抵于匡庐
匡庐有隐士茅君。腹笥古今史。
且能言其工拙赘蠹。语经之文。
圣人之语。历历如指掌。
予又从而明之者。若出井置之于泰山之上。
其为见非不宏矣。长恨司马子长谓挈诸圣贤者。
岂不然乎哉。脱渐子长之言。
予之厄穷其身。将淬磨其心。
亦天也。是天有意。
我独无恙。何也。
夫然。亦何必瞽吾目然后国语。
刖吾足然后兵法。抵宫刑然后史记邪。
予是以自忘。其愚瞽。
故有三传指要十五卷。汉书右史十卷。
黄中通理三卷。翼孟三卷。
隋监一卷。三禅五革一卷。
每撰一书。何尝不覃精潜思。
绵络指统。或有鼓吹于大君之前曰。
真良史矣。且曰。
上古之人。不能昭明矣。
某其如何。有知予者。
相期不啻于今人。存之信然乎哉。
此古人所以许一死以谢知已。诚难事也。
如不难。亦何为必以古人期于今人待邪。
又自史记班汉以来。秉史笔者。
予尽知其人矣。言东汉有若陈宗尹敏伏无忌边韶崔实马日磾蔡邕卢植司马彪华峤范煜袁宏
言国志有若卫顗缪袭应璩王沈傅元薛莹华覆陈寿。言洛京史有若陆机束皙王铨子隐
江左史有若邓粲孙盛王昭檀道鸾法盛臧荣绪。言宋史有若何承天裴松之苏宝沈约裴子野
言齐史有若江文通吴均。言梁史有若周兴嗣鲍行卿何之元刘璠
言陈史有若顾野王傅宰陆琼姚察子思廉。言十六国史有若崔鸿
言魏史有若邓渊崔浩弟览高允张伟刘横李彪邢蛮温子升魏收。言北齐史有若祖孝徵元规汤休之杜台卿子发李德林林子百药。
后周史有若柳虬令狐德棻岑文本。言隋书有若王师邵王颜师古孔㯋达于志宁李延寿
言皇家受命有若温大雅魏郑公房梁公长孙赵公许敬宗刘允之杨仁卿顾牛凤及子元朱敬则徐坚吴兢。次而修者亦近在耳目。
于戏。自东观至武德以来。
其间作者遗草有未行于时。及修撰未既者。
如闻并藏于史阁。固非外学者可得究诸。
予虽无闻良史。至于实录品藻。
增损详略。亦各有新意。
岂无班马之文质董史之遗直者邪。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常欲以春秋条贯。
删补冗阙。掇拾众美。
成一家之尽善。有若采葑菲者无以下体。
衣狐裘者无以羔袖。言不多乎哉。
以为多。则存之视予力志何如耳。
阮嗣宗嗜酒。当时以为步兵校尉
虽非其任。贵且快意。
今予之嗜书。有甚于嗣宗之嗜酒。
且虚其腹。若行哺而实者。
存之宜如何予哉。传不云乎。
心志既通。名誉不闻。
其足下何遗邪。此存之所宜动心也。
脱禄不及厚孤弱。名不及善知友。
匡庐之下。犹有田一成。
耕牛两具。僮仆为相。
杂书万卷。亦足以养高颐神。
诚知非丈夫矣所立。固不失谷口郑子真耳。
敢布诸足下共图之。某再拜。
桓子新论:闵友 其五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王公子问:「扬子云何人邪」?
答曰:「扬子云才智开通,能入圣道,卓绝于众。
汉兴以来,未有此人也」。
国师子骏曰:「何以言之」?
答曰:「才通著书以百数,惟太史公广大,其余皆丛残小论,不能比之子云所造《法言》《太玄经》也。
《玄经》数百年,其书必传(已下对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问也,见《汉书·雄本传》)
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
老子,其心玄远而与道合(语未竟,《雄本传》作「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遇上好事,必以《太玄》次《五经》也(《论衡·超奇篇》,《文选·东京赋》注,袁彦伯三国名臣赞》,《史通·内篇·自序》,《御览》四百三十二,又六百二)」。
辞谢隗嚣 东汉 · 方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创,英雄未集,以望异域之人,疵瑕未露,欲先崇郭隗,想望乐毅,故钦承大旨,顺风不让。
将军以至德尊贤,广其谋虑,动有功,发中权,基业已定,大勋方缉。
今俊乂并会,羽翮比肩,望无耆耇之德,而猥托宾客之上,诚自愧也。
虽怀介然之节,欲洁去就之分,诚终不背其本,贰其志也。
何则?
范蠡收责句践,乘偏舟于五湖;
咎犯谢罪文公,亦逡巡于河上。
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
望闻乌氏龙池之山,微径南通,与汉相属,其傍时有奇人,聊及闲暇,广求其真。
将军勉之(《后汉·隗嚣传》,「更始二年,遣使征将行,方望以为更始未可知,固止之,不听。以书辞谢而去」。又见袁宏《后汉纪》,小异。)
诫兄子严敦书 东汉 · 马援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儿也。
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后汉·马援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七,《艺文类聚》二十三)
复上书止讨蜀 东汉 · 隗嚣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蜀道危险,栈阁贱绝,丈尺之地,侧不得通。
述性严酷,上下相患,须其罪恶孰著,大呼响应之势也袁宏《后汉纪》五)
上疏让爵土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臣融年五十三。
有子年十五,质性顽钝。
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
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循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传以连城广土,享故诸侯王国哉(《后汉·窦融传》又《艺文类聚》五十一引《东观汉记》,又袁宏《后汉纪》六。)
复宗室列侯子孙诏(二年十二月戊午 其二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惟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祖魂神无所依归,朕甚悯之。
列侯身废者,国如故。
身死,若子孙见在,令继其先焉袁宏《后汉纪》四)
上疏言隗嚣 东汉 · 马援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臣援自念归身圣朝,奉事陛下,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
臣不自陈,陛下何因闻之。
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
故敢触冒罪忌,昧死陈诚。
臣与隗嚣,本实交友。
初,袁宏《纪》作「臣与往为知交。今闻与来歙书,深更怨臣。自计无负于」)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袁宏《纪》作「仆北面称臣,加以本欲为汉,足下往观其政」)
于汝意可,即专心矣」。
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
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
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袁宏《纪》作「盗憎主人,反欲归怨于臣。臣欲遂退不言,则无以报陛下」)
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得空匈腹,申愚策,退就陇亩袁宏《纪》作「然后退就垄亩,饭疏饮水,随四民之职」),死无所恨(《后汉·马援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五,各有删节。)
上疏谢罪 东汉 · 隗嚣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吏人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不能禁止。
兵虽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
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臣虽不敏,敢忘斯义?
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经,加刑则刑。
加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后汉·隗嚣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五,有删节。)
隗嚣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
亲遇厄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陈不回,承事本朝。
后遣伯春,委身于国袁宏《纪》此下有二句云:「忠孝冠周冠周霍,德让配吴札」),无疑之诚,于斯有效。
融等所以欣服高义,愿从役于将军者,良为此也。
而贫悁之间,改节易图,君臣分争,上下接兵。
委成功,造难就,去从义,为横谋,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岂不惜乎!
执事者贪功建谋,以至于此,融窃痛之!
当今西州地势局迫,人兵离散,易以辅人,难以自建。
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
夫负虚交而易强御,恃远救而轻近敌,未见其利也。
融闻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今以小敌大,于众何如?
弃子徼功,于义何如?
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节也。
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
俄而背之,谓吏士何?
忍而弃之,谓留子何?
自起兵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生民转于沟壑。
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之体未愈,哭泣之声尚闻。
幸赖天运少还,而大将军复重于难,是使积疴不得遂瘳,幼孤将复流离,其为悲痛,尤足悯伤,言之可为酸鼻。
庸人且犹不忍,仁者乎!
融闻为忠甚易,得宜实难。
忧人大过,以德取怨,知且以言获罪也。
区区所献,惟将军省焉(《后汉·窦融传》)
耿弇(四年)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以成功业袁宏《后汉纪》四,《后汉·耿弇》)
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弃 其一 东汉 · 马援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亢吾以西,数十里一城,城皆完坚。
制置塞,因山阻海,其蹊径辄有候,故虏不得妄动。
即弃亢吾,以西北为殖养虏根,内自迫促。
宜及兵威,疾往除之。
金城诸县,皆田地肥美,溉灌流通,自有本民,易还充实,诚不宜有所断弃。
若二郡平定,流民还本业,不复为国家忧袁宏《后汉纪》六)
上书自陈 东汉 · 冯异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一
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
臣伏自思惟「以招敕战攻,每辄如意;
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
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杰竞逐,迷惑千数。
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这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
话剧冀以谨敕,遂自终始。
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
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后汉·冯异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五,有删节,又有小异。)